国际商报记者 吴广宁杨方策略
今年以来,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。厦门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厦门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维修飞机达111架次,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飙升至50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5.66%、41.42%,两项数据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。如今,厦门的航空维修基地境外业务已辐射至亚、美、欧、非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。
随着全球旅游需求的复苏,航空公司不断扩大机队规模,增加航班频次,开拓新的航线,直接推动了飞机检查、维护和维修等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。
在厦门(全球)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,多架待维修的进境飞机整齐排列在机库内杨方策略,工程师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调试与检修工作。除了整机以外,飞机发动机、起落架等飞机部件也在同步检修。
厦门太古起落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亦芬透露:“目前工厂车间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,我们已成功与阿联酋航空签署了为期10年的维修协议。”
航空维修产业作为一个集技术、资金、创新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产业,是厦门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一环,既提供安全保障,又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。
厦门航空维修产业从最初1.64平方公里的民航维修工业区到如今全球领先的重要维修基地,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进境航空维修基地,聚集了太古飞机、新科宇航、霍尼韦尔等一批国际知名的航空维修企业,涵盖了行业最高等级的维修业务,商业类型及进出口模式齐全,业务代表性突出。
“厦门海关首创覆盖飞机整机及发电机、发动机、起落架等航空维修AEO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,培育认证航空维修AEO企业数量占比超六成。”厦门海关所属机场海关航维保税科负责人说。
据悉,厦门海关创新“航油—航材—航维—航空公司”全产业链一体化监管机制,将跨部门审批作业时间缩短60%,每年为企业节约综合成本超过9000万元;同时率先在全国开展“综保区外保税维修”业务试点,每年为企业节约22亿元担保额度以及超百万元的保函费用成本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全国首创的“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”业务,走出了转包待维修件境外“一日游”和重复征税的困境,扭转企业竞争国际转包业务的劣势,帮助企业竞得5.6亿元外商转包的发动机维修业务。
厦门机场海关副关长付剑兵表示,今年恰逢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10周年,海关将延续航空维修产业发展30年的监管创新精神杨方策略,继续根植自贸试验区这片沃土,积极探索更适应航空维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,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,不断创新监管机制,助力厦门航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。
华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